1.我国历史悠久,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礼仪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讲究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
B.礼仪能够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
C.礼仪为个人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
D.礼仪是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人的行为加以约束
2.下列关于长江的诗词中,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A.苏轼杜牧王之涣柳宗元
B.辛弃疾李商隐孟浩然欧阳修
C.杨慎杜甫李白白居易
D.苏轼陆游李白柳永
3.近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讲述了主角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城的故事。中国传统以十二时辰来计算昼夜,安排作息。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表示。下列关于古代时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子时是半夜的0点到2点,又名子夜,是十二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
B.王安石诗云: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鸡鸣”指的是巳时
C.《孔雀东南飞》中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人定”指的是戌时
D.《汉书》中有“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的记载,“日跌”是未时的别称
4.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②南昌城内枪声疾,火光烛天映锤镰,红色领带如血染,膊上白巾起坐烟。
③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5.下列诗句与季节对应错误的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
B.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
C.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初夏
D.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盛夏
6.秦王朝在确立皇帝尊号的同时,还总结了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三公九卿制。下列有关三公九卿制下官员与职能的搭配,错误的是:
A.丞相——处理国家监察事务
B.太尉——主管军事
C.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D.九卿——分别掌管着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7.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对其不吝笔墨。下列诗句中,没有描写端午节的是:
A.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B.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C.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D.漫见新柳娇眼垂,疑君逸影踏风归
8.梅兰竹菊被称作四君子,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文化象征,下列选项中,梅兰竹菊相应描述错误的是:
A.梅:灼灼其华,妖艳夺目
B.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C.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D.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
9.下列成语与涉及的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A.图穷匕见——荆轲
B.揭竿而起——陈胜
C.三顾茅庐——刘备
D.投笔从戎——班固
10.在中国诗词中,比喻是常被用到的一种修辞手法,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答案解析...请翻下一页哦~
1.【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主要包含三大要素言语、行为表情、服饰器物。虽然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但并不由此约束他人行为,无论礼貌用语、仪容仪表、商务仪式等,都是对自我修养的规范。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讲究礼仪并非是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A项排除。
B项:礼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对人们言行的规范达到净化社会风气,提高社会文化素质的作用。同样礼仪属于道德范畴,而且是更加柔性的道德,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能帮助人们改善道德观。B项排除。
C项:礼仪对于个人来说,礼仪可以建立自尊、增强自重、自信、自爱、为社会的人际交往铺平道路,处理好各种关系。C项排除。
2.【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①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出自《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通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下阕写词人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②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登高》,这两句诗作于夔州,写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
③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李白鲜明的形象。
④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故作者按顺序分别为杨慎、杜甫、李白、白居易。
因此,选择C选项。
3.【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日跌”是指未时,又名日跌、日仄、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时间是13时至15时。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跌,为稷。”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23时起至夜1时为子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鸡鸣”指的是四更丑时,时间是1时至3时。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人定”,指的是亥时,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时间是21时至23时。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①“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同志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描写的事件为1921年中共一大。②“南昌城内枪声疾,火光烛天映锤镰,红色领带如血染,膊上白巾起坐烟。”描写的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③“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描写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③①②。
因此,选择D选项。
5.【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出自五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意思是: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是描写的是深秋景色。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意思是: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描写的是早春景色。A项排除。
B项:“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出自唐代韩愈的《晚春》,意思是: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描写的是晚春景色。B项排除。
C项:“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客中初夏》,意思是: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在眼前纷纷扰扰,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描写的是初夏景色。C项排除。
6.【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下辖九卿。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掌握军权。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管理国家监察事务。九卿是指古时中央政府的多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秦汉时期的卿,不一定是九个人,九卿言其官职完备。可知,处理国家监察事务是御史大夫,不是丞相。A项搭配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三公九卿据史记记载“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和太尉被称为三公。西汉时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先秦文献中有三公九卿之说,但秦并没有这种制度,西汉初也不见九卿名称。汉武帝以后由于儒家复古思想的影响,人们就以秩为中二千石一类的高官附会成古代九卿。
7.【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D项:“漫见新柳娇眼垂,疑君逸影踏风归”出自《清明祭诗十四首·其五》,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描写的是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D项错误,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意思是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出自唐代殷尧藩的《端午日》。描写的是端午节,在端午节,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北方一些地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意思是国破身亡如今还留下什么?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出自北宋诗人张耒的《和端午》。描写的是端午节,《离骚》是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意思是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出自明代边贡的《午日观竞渡》。描写的是端午节,“屈子”指屈原。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8.【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灼灼其华”出自《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思是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故“灼灼其华,妖艳夺目”不是形容梅的诗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B项排除。
C项:竹: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清)。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C项排除。
D项: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D项排除。
9.【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投笔从戎,指扔掉笔去参军;比喻文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四十岁投笔从戎,弃文就武,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成语告诉人们,应向班超学习,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宝鸡市)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班固是班彪之子,班超之兄。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图穷匕见早出自于《战国策·燕策三》,《史记·刺客列传》也记录有同样的故事。《战国策·燕策三》载:战国时,荆轲奉燕国太子丹之命行刺秦王,以献燕国督亢的地图为名,预先把匕首卷在图里,到了秦王座前,慢慢把地图展开,最后露出匕首。后人就用“图穷匕见”借指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A项排除。
B项:揭竿而起,出自西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竿而起典故里的陈胜,迫于生计来到军队,不久便率领士卒起义反秦,天下穷人纷纷响应,秦王朝很快就被推翻。这说明残暴的统治必然激起人民的反抗,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B项排除。
C项:“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顾:拜访。茅庐:草房)。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C项排除。
10.【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是: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像与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运用了对偶(对仗)和夸张(接天莲叶无穷碧)的修辞方法。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唐朝贺知章的《咏柳》。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作者运用自问自答的设问手法,设问细叶是谁裁出来的,答二月的春风好比一把剪刀。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A项排除。
B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B项排除。
C项:“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前一句当中将月光之下大漠的沙子比喻成雪,后一句则是将月亮比作弯钩,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马诗》当中的第五首,是古诗的首联和颔联。C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