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局部性质的意义和体现离不开整体
2.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折衷主义的观点
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是一种特殊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D.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哲学意思一致的是( )。
A.动者恒动,静者自静
B.有无之变,更出迭入
C.白驹过隙,霎那芳华
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5.“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C.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差别的
D.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答案解析...请翻下一页哦~
1.【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哲学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俗话中“花与树”“鸟与群”的关系,体现了哲学上的局部与整体关系。部分的性质和功能的发挥,要依托于整体,所以本题选择D。
2.【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一大理论贡献就是将唯物的观点引入历史中,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这道题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作者,就是在强调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故本题答案为C。
3.【答案】C
【解析】“诚”或“不诚”属于人的主观意识和态度,“灵”或“不灵”属于事件的客观结果。做事情能否成功达到目标,关键在于在实践中是否尊重了客观规律,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尽管具有完成任务的诚心和诚意,也难免会失败。“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片面地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ABD三项内容均与之不符合。故本题选择C。
4.【答案】B
【解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哲学道理。所谓“有无之变,更出迭入”,就是有可以转化为无,无可以转化为有。这样,坏事也就可以成为好事,好事有时也可成为坏事,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故本题答案为B。
【拓展】A项“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把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两者绝对对立起来。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C项白驹过隙,刹那芳华意思是白马奔跑起来常被形容成为“白色闪电”,一大片白色闪电划过黑色裂纹,可想而知那裂缝多么微不足道。开花的日子相对于一棵树的寿命来说,也有小草与森林的显著差别了,年轻时光对于人生长河来说,也就是一天中的刹那间。
D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明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它的流逝是沿着单向前进,一去不复返。
5.【答案】D
【解析】诗句说草木枯荣都有自己的时令,有规律可循。即事物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且规律具有客观性。故本题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