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良好的社会治理,即走向善治。关于如何实现善治,《群书治要·傅子》中讲:“明君必顺善制而后致治,非善制之能独治也;必须良佐有以行之也。”这说明,实现善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善制(完善的制度)和良佐(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
文段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禁令不明、制度不完善的表现
B.善制是实现善治的必要条件
C.德才兼备的圣贤君子为实现善治所必需
D.如何实现“中国之治”
2、(言语理解)①员工一般通过深层扮演和表层扮演这两种方式来实现情绪劳动
②情绪劳动是指员工为了给顾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而表达出组织所需情绪的行为
③此时员工的情绪体验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对其服务对象的情绪表达
④从本质上来说,深层扮演是员工改变自己情绪体验的过程
⑤情绪劳动对组织而言有更多的积极效应,对员工个人来说则消极影响更多
⑥表层扮演是员工通过掩饰、夸大或抑制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表达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⑥⑤
B.②①④⑥③⑤
C.⑤②③①④⑥
D.⑤①④⑥②③
3、(言语理解)人作为个体可能是理性的。形成群体并互相作用之后的行为就很可能是不理性的了。尤其在面对高额回报、面对巨大诱惑之时,就更加的不理性了。
以上是三个陈述句,依次说出第一、二句,第二、三句之间的复句关系:
A.递进 并列
B.并列 递进
C.转折 递进
D.递进 转折
答案解析在第二页哦!
扫码回复【25省考】
领取云南省考历年各岗位报考统计分析、进面分数线、备考资料
向华图老师咨询如何选岗等考试信息
1、解析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话题落脚点。文段先是提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最终目的是走向善治,之后引用《群书治要·傅子》的观点,尾句通过“这说明”指出实现善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善制(完善的制度)和良佐(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话题落在了“善治必须具备善制和良佐两个条件”,故接下来就要分别围绕这两个条件进行阐述。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禁令不明、制度不完善”无中生有,与话题落脚点不一致。C项:是“良佐”的内容表述,按照叙述逻辑,应先阐述“善制”,再谈论“良佐”。D项:“中国之治”与话题落脚点不一致。
2、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②句是情绪劳动的定义,引出“情绪劳动”话题,⑤句是对情绪劳动的影响的解释。根据行文逻辑,先引出话题再进行具体阐释,故②句更适合做首句,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对比A项和B项差异,判断②后面接①还是③。①句论述实现情绪劳动的方式,与②句话题一致,可以相连。③句由代词“此时”引导,故前句应为某个时刻,而②句为情绪劳动的定义,②③不能相连,排除A项。
因此,选择B选项。
3、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强调“理性”,第二句话强调“不理性”,第一二句话前后为转折关系。第二、三句之间的复句关系。第三句话仍然在强调“不理性”,且程度加重“更加的不理性”,前后为递进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扫码回复【25省考】
领取云南省考历年各岗位报考统计分析、进面分数线、备考资料
向华图老师咨询如何选岗等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