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试题资料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试题资料

教师资格证笔试_科目二《学习的认知基础》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文山华图 | 2022-01-23 17:27

收藏

  今日先更新中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习的认知基础》,以下资料来源于教资寒假作业,完整版资料见教资寒假作业,关注【文山华图】微信公众号,回复【超车】可0元领取!!!

  一、学习的认知基础

  知识点一:感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类型

概念

关系

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感觉能力

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值来度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感觉阈限

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反比

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反比

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二)感觉的相互作用

 

分类

举例

同一感觉

感觉适应

视觉适应:明、暗适应

嗅觉适应

感觉对比

同时性对比

继时性对比

感觉后效

视觉后像

不同感觉

相互影响

微弱声音时,常常会闭上

眼睛

感觉补偿

盲人的触觉和听觉很好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或同时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红色-温暖

绿色-寒冷

  知识点二:知觉及社会知觉

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社会知觉

刻板效应

将概括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

晕轮效应

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

首因效应

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近因效应

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知识点三:知觉的特性

特性

主要内容

整体性

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理解性

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

选择性

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

恒常性

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知觉印象仍然不变。大小、形状亮度和颜色恒常性。

  知识点四:注意的分类

类型

主要内容

无意注意

也称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

有意注意

也称随意注意,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

有意后注意

也称随意后注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知识点五: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范围

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注意起伏:也称注意的动摇,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

注意的分配

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注意的转移

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知识点六:记忆的分类

分类依据

类型

主要内容

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

瞬时记忆

时间极短(4s以内);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短时记忆

时间很短(1分钟内);容量有限(7±2组块);意识清晰;易受干扰

长时记忆

容量无限;信息保持时间长久

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

形象记忆

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

动作记忆

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

情绪记忆

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

逻辑记忆

以词语所概括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

  二、模拟题牛刀小试

  1.法国小说家左拉的小说《陪衬人》,描述了一些有钱人的小姐、太太们,专找一些长的比较丑的没什么特点的人,经常带在身边,出没于公共场合,以显示自己的美。这属于感觉的( )。

  A.代偿

  B.适应

  C.同时对比

  D.继时对比

  2.人们看电视,电影拷贝上的一幅幅画面是不动的,而人们看到的却是连贯的动作以及活动的场景,这是运用了( )的心理学原理。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后像

  D.联觉

  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是由学生的知觉活动特性所决定的,该知觉特性是( )。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恒常性

  5.丽丽和爸爸一起看到一幅画时,丽丽说:“这幅画里有一个女孩!”而爸爸却说:“小女孩正在思考问题呢!”他们的话语体现了知觉的( )。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翻页查看解析哦~

↓↓↓↓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相关推荐↓↓↓↓
2022年教资报考新政解读! 2022年上教资笔试小白零基础训练营jian1
【单科合集】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前冲刺卷 【科目一+科目二】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前冲刺卷2本套
2022教师资格考试公共科目套装【幼儿园、小学、中学】hot 【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前冲刺卷3本套
【科一+科二】2022年上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系统班 【科三】2022年上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系统班

>关注文山华图公众号,了解更多招考信息
>还能解锁更多备考题
>还能催更哦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感觉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题干中描述的有钱人找一些长的比较丑的人带在身边,出没于公共场合时,会让别人产生同时对比,从而显示自己的美。故本题选C。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感受性的发展规律。A选项,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即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B选项,感觉适应是由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D选项,联觉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甜蜜的声音”、“沉重的脚步”。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像,正是由于感觉后像的存在,人们才能把一幅幅不连贯的画面,看成连贯的动作、景物。故本题选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绝对感觉阈限的概念。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故本题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题干中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字,目的是让学生有选择性的知觉重要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故本题选B。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特性包括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和恒常性。其中知觉的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人的知觉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直觉地理解其意义,并用词的形式将其揭示出来。题干中丽丽比较直观形象的看到“幅画里有一个女孩”,而爸爸却说“小女孩正在思考问题呢!”两人都是在看到了同一小女孩,只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对小女孩的表情神态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父女间的话语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故本题选A。

↓↓↓↓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相关推荐↓↓↓↓
2022年教资报考新政解读! 2022年上教资笔试小白零基础训练营jian1
【单科合集】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前冲刺卷 【科目一+科目二】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前冲刺卷2本套
2022教师资格考试公共科目套装【幼儿园、小学、中学】hot 【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前冲刺卷3本套
【科一+科二】2022年上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系统班 【科三】2022年上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系统班

>关注文山华图公众号,了解更多招考信息
>还能解锁更多备考题
>还能催更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