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试题资料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试题资料

【教资】科目二《教学》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文山华图 | 2022-01-27 13:47

收藏


加入教师备考交流群,获取更多备考资料
(群码失效添加客服老师微信:wshtyyds)

  今日先更新中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三《教学》,以下资料来源于教资寒假作业,完整版资料见教资寒假作业,关注【文山华图】微信公众号,回复【超车】可0元领取!!!

  教学

  知识点一: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2.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

辨析考点

教学不等同于教育

部分与整体

教学不等同于智育

途径和内容

  知识点二: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知识点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

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三计划”:学年(学期)教学计划、课题(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教案)

上课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上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板书有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课外辅导

对课堂教学的补充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测验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测验的难度: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测验的区分度(鉴别力):是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测验对被试特质差异的区分能力

  知识点四:教学过程的本质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简捷性;

  3.有领导的认识(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

  4.认识的交往性;

  5.认识的教育性。

  知识点五: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基本规律

基本观点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第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第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第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第二,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第三,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实质教育论&形式教育论);第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第一,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第二,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第三,坚持教学的教育性规律(赫尔巴特)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双方具有本质的联系

  知识点六:教学过程的结构

  1.激发学习动机(心理准备);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知识点七:教学原则

名 称

定 义

直观性

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启发性

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性

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循序渐进

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材施教

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量力性

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模拟题牛刀小试

  1.我国中小学生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

  2.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演示法

  D.实验法

  3.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处于( )。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4.苏格拉底著名的“产婆术”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5.小琴是一名历史老师,下列她的行为属于贯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的是( )。

  A.让学生去扮演自己最喜爱的古代人物,自己设计台词和服装

  B.利用视频设备观看纪录片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

  C.推荐对三国史掌握得特别好的学生去参加相关的知识竞赛

  D.根据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控制学习的进度,并及时巩固
翻页查看解析哦~

↓↓↓↓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相关推荐↓↓↓↓
2022年教资报考新政解读! 2022年上教资笔试小白零基础训练营jian1
【单科合集】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前冲刺卷 【科目一+科目二】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前冲刺卷2本套
2022教师资格考试公共科目套装【幼儿园、小学、中学】hot 【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前冲刺卷3本套
【科一+科二】2022年上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系统班 【科三】2022年上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系统班

>关注文山华图公众号,了解更多招考信息
>还能解锁更多备考题
>还能催更哦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目前运用最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故本题选D。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故本题选B。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故本题选B。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启发性原则。孔子的启发教学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中西启发教学的两大源头,这两种教学方法都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故本题选C。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B选项没有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只是通过看视频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属于直观性原则。C选项为易混淆选项,推荐对三国史掌握得特别好的学生去参加相关的知识竞赛只是发挥某些学生的特长,并没有体现因材施教中使每个学生获得最佳发展。D选项也没有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故本题选A。

↓↓↓↓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相关推荐↓↓↓↓
2022年教资报考新政解读! 2022年上教资笔试小白零基础训练营jian1
【单科合集】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前冲刺卷 【科目一+科目二】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前冲刺卷2本套
2022教师资格考试公共科目套装【幼儿园、小学、中学】hot 【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前冲刺卷3本套
【科一+科二】2022年上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系统班 【科三】2022年上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系统班

>关注文山华图公众号,了解更多招考信息
>还能解锁更多备考题
>还能催更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